


一、禹yǔ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山东之平度、平邑、昌乐,山西之太原,湖南之芷江,贵州之从江,云南之泸水、陇川等地有分布。汉、回、鲜等民族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郑樵注云:“姓姒,夏禹之后也。王僧孺《百家谱》云:兰陵萧道游娶禹氏女;南唐将禹万诚。望出陇西。”
2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广韵》云:“鄅子之后,以国为姓,后去‘邑’为禹。”《姓氏词典》注“鄅”引《姓考》云:“惠连妘姓之裔,封於鄅,即春秋鄅国,其后为氏。鄅建国於启阳,在今山东临沂县北十五里。则禹或鄅所改,系出妘姓。”金代有禹显,义胜军节度使;明代有禹祥,仁寿县知县;清代有禹之鼎,康熙时名画家。
二、禹
禹姓分布: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1%。
禹姓起源:
1、系自姒姓。夏禹支庶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。
2、周时鄅国(故城在今山东临沂北),其后以国为氏,后去邑为禹氏。
3、回、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禹姓名人:
禹万诚,宋时常州刺史。
郡望:陇西。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山东之平度、平邑、昌乐,山西之太原,湖南之芷江,贵州之从江,云南之泸水、陇川等地有分布。汉、回、鲜等民族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郑樵注云:“姓姒,夏禹之后也。王僧孺《百家谱》云:兰陵萧道游娶禹氏女;南唐将禹万诚。望出陇西。”
2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广韵》云:“鄅子之后,以国为姓,后去‘邑’为禹。”《姓氏词典》注“鄅”引《姓考》云:“惠连妘姓之裔,封於鄅,即春秋鄅国,其后为氏。鄅建国於启阳,在今山东临沂县北十五里。则禹或鄅所改,系出妘姓。”金代有禹显,义胜军节度使;明代有禹祥,仁寿县知县;清代有禹之鼎,康熙时名画家。
二、禹
禹姓分布: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1%。
禹姓起源:
1、系自姒姓。夏禹支庶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。
2、周时鄅国(故城在今山东临沂北),其后以国为氏,后去邑为禹氏。
3、回、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禹姓名人:
禹万诚,宋时常州刺史。
郡望:陇西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