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一、裘qiú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分布颇广:今北京,上海之松江,河北之景县,辽宁之清原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、运城,江西之崇仁,福建之清流等地均有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郑樵注云:“卫大夫食采於裘,因氏焉。”此以邑为氏。
2、又云:“本求氏,改为裘。望出勃海、虢略。”
3、《广韵》注云:“本仇氏,避雠改裘。”
4、《姓氏考略》据《周礼·贾公彦疏》注云:“官有世功,若韦氏、裘氏、冶氏之类,以官为氏。”唐代有裘甫;宋代有裘万顷,新建人;元代有裘廷举,会稽人;清代有裘尊生,钱塘人。
二、裘
裘姓分布: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1%。尤以浙江、江苏等省多此姓,二省裘姓约占全国汉族裘姓人口61%。
裘姓起源:
1、官有世功,若韦氏、裘氏、冶氏之类,以官为氏。《考工记》云:攻皮之工凡五,其一曰裘氏,主制裘者也。
2、系自姬姓。春秋时卫大夫食采于裘(故城在今河南东北),后以邑为氏。一说,卫献公以裘氏之邑赐大夫柳庄,柳庄为郑国人,因氏。
3、本仇氏,因避仇改为裘氏。一说,求氏,因事改为裘氏。
裘姓名人:
裘仲友,汉时人。
郡望:渤海。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分布颇广:今北京,上海之松江,河北之景县,辽宁之清原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、运城,江西之崇仁,福建之清流等地均有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郑樵注云:“卫大夫食采於裘,因氏焉。”此以邑为氏。
2、又云:“本求氏,改为裘。望出勃海、虢略。”
3、《广韵》注云:“本仇氏,避雠改裘。”
4、《姓氏考略》据《周礼·贾公彦疏》注云:“官有世功,若韦氏、裘氏、冶氏之类,以官为氏。”唐代有裘甫;宋代有裘万顷,新建人;元代有裘廷举,会稽人;清代有裘尊生,钱塘人。
二、裘
裘姓分布: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1%。尤以浙江、江苏等省多此姓,二省裘姓约占全国汉族裘姓人口61%。
裘姓起源:
1、官有世功,若韦氏、裘氏、冶氏之类,以官为氏。《考工记》云:攻皮之工凡五,其一曰裘氏,主制裘者也。
2、系自姬姓。春秋时卫大夫食采于裘(故城在今河南东北),后以邑为氏。一说,卫献公以裘氏之邑赐大夫柳庄,柳庄为郑国人,因氏。
3、本仇氏,因避仇改为裘氏。一说,求氏,因事改为裘氏。
裘姓名人:
裘仲友,汉时人。
郡望:渤海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