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吉jí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分布很广:今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、平度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太原,湖北之老河口,江西之南康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河口、路南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。汉、鲜、回、黎、藏、土、傣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郑樵注云:“尹吉甫之后也。”或引《元和姓纂》亦云:“尹吉甫之后,以王父字为氏。”
2、郑樵又注:“或云黄帝之裔伯鯈之后,封于南燕,赐姓姞氏,后改吉氏。”此则为姞姓所改。
3、《中文大字典》注引《姓谱》云:“吉夷氏后有吉氏。”相传吉夷为古帝名。
4、黎族之吉姓,相传海南琼中、保亭、乐亭三县接界之七十二峒黎族,本无姓,后由峒长大总管统一封为吉姓。后或为王姓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黎族》。
5、土族之吉姓,则为土司名字所改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“诺延”(官人)吉保率众归附明朝,授百户。遂仿汉族姓名构造习惯,取“吉保”首字为姓,称吉士司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土族》。东汉有吉本,太医令;三国时魏有吉茂,汝阳人,临汾令;唐代有吉中孚,鄱阳人,大历十才子之一;宋代有吉详;清代有吉梦熊。
二、吉jié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浙江之嵊县有分布。一音jí,亦现行姓氏。
三、吉qí
《姓氏词典》引《集韵》收载并注此音。一音jí,为现行姓氏。
四、吉
吉姓分布: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4%。尤以山东、江苏、黑龙江等省多此姓。三省吉姓约占全国汉族吉姓人口47%。
吉姓起源:
1、系自姞姓。黄帝裔孙伯鯈封于南燕,其地东都燕县(故城在今河南汲县西),赐姓姞,在周时改为吉。
2、相传为古帝吉夷氏之后,见《路史》。
3、周卿士尹吉甫之后,以王父字为氏。
4、商时侯国(故城在今山西吉县),子孙以国为氏,见《姓源》。
5、金陵吉氏,其先姓安,为西域安息国人,避仇移居南海,后迁金陵,改姓吉氏。
6、清时青海西宁土司吉保,西番人,后裔以吉为姓,世居癿迭沟。
7、土族吉桑氏,汉姓为吉。
8、彝、蒙古、黎、保安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吉姓名人:
吉恪,汉时汉中太守,见《西溪丛语》。
郡望:冯翊、楚郡、洛阳。
五、吉
吉姓起源:见《集韵》。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分布很广:今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、平度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太原,湖北之老河口,江西之南康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河口、路南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。汉、鲜、回、黎、藏、土、傣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郑樵注云:“尹吉甫之后也。”或引《元和姓纂》亦云:“尹吉甫之后,以王父字为氏。”
2、郑樵又注:“或云黄帝之裔伯鯈之后,封于南燕,赐姓姞氏,后改吉氏。”此则为姞姓所改。
3、《中文大字典》注引《姓谱》云:“吉夷氏后有吉氏。”相传吉夷为古帝名。
4、黎族之吉姓,相传海南琼中、保亭、乐亭三县接界之七十二峒黎族,本无姓,后由峒长大总管统一封为吉姓。后或为王姓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黎族》。
5、土族之吉姓,则为土司名字所改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“诺延”(官人)吉保率众归附明朝,授百户。遂仿汉族姓名构造习惯,取“吉保”首字为姓,称吉士司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土族》。东汉有吉本,太医令;三国时魏有吉茂,汝阳人,临汾令;唐代有吉中孚,鄱阳人,大历十才子之一;宋代有吉详;清代有吉梦熊。
二、吉jié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浙江之嵊县有分布。一音jí,亦现行姓氏。
三、吉qí
《姓氏词典》引《集韵》收载并注此音。一音jí,为现行姓氏。
四、吉
吉姓分布: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4%。尤以山东、江苏、黑龙江等省多此姓。三省吉姓约占全国汉族吉姓人口47%。
吉姓起源:
1、系自姞姓。黄帝裔孙伯鯈封于南燕,其地东都燕县(故城在今河南汲县西),赐姓姞,在周时改为吉。
2、相传为古帝吉夷氏之后,见《路史》。
3、周卿士尹吉甫之后,以王父字为氏。
4、商时侯国(故城在今山西吉县),子孙以国为氏,见《姓源》。
5、金陵吉氏,其先姓安,为西域安息国人,避仇移居南海,后迁金陵,改姓吉氏。
6、清时青海西宁土司吉保,西番人,后裔以吉为姓,世居癿迭沟。
7、土族吉桑氏,汉姓为吉。
8、彝、蒙古、黎、保安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吉姓名人:
吉恪,汉时汉中太守,见《西溪丛语》。
郡望:冯翊、楚郡、洛阳。
五、吉
吉姓起源:见《集韵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