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一、嵇jī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分布很广: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涉县,山东之鱼台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,陕西之韩城,湖北之监利,江西之金溪、崇仁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水族、布依族等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郑樵注云:“姒姓。夏少康封子季杼于会稽,遂为会稽氏。汉初,徙谯(郡)之嵇山,改为嵇氏。”此当以地为氏,系出姒姓。
2、又云:“统嵇氏改为嵇氏。”统嵇,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
3、为奚姓所改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文章叙录》云:“嵇康本姓奚,由会稽迁谯之铚县,取稽字之上以为姓。”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元和志》注云:“晋嵇康家于铚嵇山之下,因改姓嵇氏。”嵇,或作“嵆”。西汉时有嵇发;三国时魏有嵇康;南朝梁有嵇宝钧;明代有嵇昭,滦州知州;清代有嵇永福,康熙时历城县丞,无锡人。
二、嵇
嵇姓分布: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2%。尤以河南、江苏等省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嵇姓人口92%。
嵇姓起源:
1、系自姒姓。夏王少康封支子季杼于会稽,遂为会稽氏。汉初时迁于谯之嵇山(今安徽宿县西南120里),改为嵇氏。一说本姓奚,其先会稽上虞人,以避怨徙至銍(故城在今安徽宿县西南46里),銍有嵇山,因命氏嵇。
2、北魏孝文帝时改代北纥奚氏为嵇氏。
嵇姓名人:
嵇康,三国时谯郡銍人,官拜中散大夫。嵇敬,北魏时大将军,其先纥奚氏。
郡望:河南,谯郡。
变化:一作〔嵆〕。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分布很广: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涉县,山东之鱼台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,陕西之韩城,湖北之监利,江西之金溪、崇仁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水族、布依族等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郑樵注云:“姒姓。夏少康封子季杼于会稽,遂为会稽氏。汉初,徙谯(郡)之嵇山,改为嵇氏。”此当以地为氏,系出姒姓。
2、又云:“统嵇氏改为嵇氏。”统嵇,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
3、为奚姓所改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文章叙录》云:“嵇康本姓奚,由会稽迁谯之铚县,取稽字之上以为姓。”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元和志》注云:“晋嵇康家于铚嵇山之下,因改姓嵇氏。”嵇,或作“嵆”。西汉时有嵇发;三国时魏有嵇康;南朝梁有嵇宝钧;明代有嵇昭,滦州知州;清代有嵇永福,康熙时历城县丞,无锡人。
二、嵇
嵇姓分布: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2%。尤以河南、江苏等省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嵇姓人口92%。
嵇姓起源:
1、系自姒姓。夏王少康封支子季杼于会稽,遂为会稽氏。汉初时迁于谯之嵇山(今安徽宿县西南120里),改为嵇氏。一说本姓奚,其先会稽上虞人,以避怨徙至銍(故城在今安徽宿县西南46里),銍有嵇山,因命氏嵇。
2、北魏孝文帝时改代北纥奚氏为嵇氏。
嵇姓名人:
嵇康,三国时谯郡銍人,官拜中散大夫。嵇敬,北魏时大将军,其先纥奚氏。
郡望:河南,谯郡。
变化:一作〔嵆〕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