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姓古代名人
甘忠可西汉,西漢成帝時任撰《包元太平經》
甘延寿西汉,
甘英汉朝,军事家,班超派遣其出使大秦(罗马),远至波斯湾而归。
甘宁三国,吴国将领。
甘夫人刘备的妾
甘辉郑成功部将,南京战役牺牲。
甘罗十二岁被拜为秦国上卿。
甘盘生卒年不详,中国商朝名臣。甘盘初为商王小乙大臣,在小乙六年受命教导小乙的继承人武丁。是为“帝师”身份“。武丁继位后,封甘盘为卿士,为主要辅佐大臣之一,称他”旧学“,从此甘姓以”旧学“为堂号。据史书记载:「在武丁时,则有若甘盘」,孔安国传:「高宗(武丁)即位,甘盘佐之,后有傅说」。据今本《竹书纪年》记载:「小乙六年,命世子武丁居于河,学于甘盘。武丁即位后,「居殷,命卿士甘盘」。
甘德战国,楚国人(一说是齐国人),中国著名天文学家。经过长期的天象观测,甘德与石申各自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。后人把这两部著作结合起来,称为《甘石星经》,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。书里记录了八百颗恒星的名字,其中一百二十一颗恒星的位置已被测定,是世界最早的恒星表。书里还记录了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等五大行星的运行情况,并指出了它们出没的规律。甘德著有《天文星占》8卷、《岁星经》等,这些著作的内容多已失传,仅有部分文字为《唐开元占经》等典籍引录,从中可以窥知他在恒星区划命名、行星观测与研究等方面有所贡献。三国时陈卓总结甘德、石申夫和巫咸三家星,得到中国古代经典的283星官1464星的星官系统,其中取用甘氏星官者146座(包括28宿在内),可见甘德对全天恒星区划命名的工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有迹象表明,甘德还曾对若干恒星的位置进行过定量的测量,可惜其结果大多湮没不存。甘德对行星运动进行了长期的观测和定量的研究。他发现了火星和金星的逆行现象,他指出“去而复还为勾”,“再勾为巳”,把行星从顺行到逆行、再到顺行的视运动轨迹十分形象地描述为“巳”字形。甘德还建立了行星会合周期(接连两次晨见东方的时间间距)的概念,并且测得木星、金星和水星会合周期值分别为:400日(应为3989日)、58725日(应为5839日)和136日(应为1159日)。他还给出木星和水星在一个会合周期内见、伏的日数,更给出金星在一个会合周期内顺行、逆行和伏的日数,而且指出在不同的会合周期中金星顺行、逆行和伏的日数可能在一定幅度内变化的现象。甘德还以占星家闻名,是在当时和对后世都产生重大影响的甘氏占星流派的创始人,他的天文学贡献同其占星活动是相辅相成的。甘德的天文学贡献,与其他各家相比,在战国时代是最大的。
甘茂战国,秦国左相、齐国上卿。曾就学于史举,学百家之说,经张仪、樗里疾引荐于秦惠文王。先后为秦国平定汉中,攻取宜阳。后来,遭到向寿、公孙奭等人的谗言诋毁,在进攻魏国时投向了齐国,在齐国任上卿。周赧王十年(前305年),为齐国出使楚国。
甘战(?—569年),字伯武,东晋时代江西丰城人。万寿宫西山十二真君之一。以孝行闻名乡里。遭时乱离,隐居草泽,不求闻达。因慕神仙之术,闻许逊能行孝悌大法,除害利物,遂登门拜为弟子。曾斩杀大蛟。相传许逊上升时,赐他金丹,后归丰城,继续传道,陈宣帝太建元年(569年)正月七日,驾麟车,乘云而去。政和二年,封为“精行真人”。
甘泳宋朝,字泳之,宋朝江西崇仁人,读书不拘绳尺,尤精于诗。他作了一首长诗,有1400字,随事起义,随义链句,在古时是绝无仅有的。他的诗风也很奇特,与众不同。著有《东溪集》。
甘从矩南北朝,字方平,南唐丹阳人(今江苏南京丹阳镇),南唐征南将军,为江西丰城甘氏始祖。丹阳甘氏出身中下级武官,首领为甘从矩,“乾宁四年(897),甘从矩南下进取江西[1],迫使钟传、危全讽归属南吴。天复二年(902),杨行密受封吴王。吴王拜甘从矩为吴国开疆大臣,功晋征南将军,食邑丰城骊塘(今丰城市秀市镇潘桥水库库区内),爵丰城伯。天祐五年(908),功成名就的甘从矩退归骊塘。献家财田园以济民苦,建宝福、云岩、隆福三寺行施桑梓,时为世人称颂。武义元年(919),吴王杨隆演敕文,加封甘从矩为“富城开国伯”。宋建隆二年(961)南唐李中主迁南都于南昌,其臣有甘从矩者,与其他大小臣工一样率领部属投入了这次西迁南都的移民运动。元代文学家、史学家揭傒斯两次提到这件事。
甘凤池清朝,江苏江宁人,清代著名武术家,生卒年不详。先后拜黄百家、一念和尚为师,精内外家拳,善导引之术。江湖人称「江南大侠」,著有『花拳总讲法』。据清人王友亮着『甘凤池小传』说,他年八十余,终于乡。甘凤池是位名震四方的江湖大侠,吴敬梓所著『儒林外史』中的义士凤老爹写的就是他。甘凤池原是南京人氏,自小父母双亡,孤苦伶仃,自幼不喜读书,却爱好武功,结交江湖侠客,十几岁时,就以「提牛击虎的小英雄」名扬江南。『清史稿·甘凤池传』说他勇力绝人能提牛。甘凤池听说拳家多出浙东,如张松溪、单思南、王来咸、黄百家等都是明朝以来的内家拳家,称雄江南。他决心去浙东求师深造,便离开金陵,只身来到四明山当年的四明山,山林茂密,古木参天,经常有猛虎出没其间,当地人都不敢单身入山。当时浙江余姚城有位内家拳家黄百家,是著名的思想家和史学家黄宗羲之子。黄宗羲在清兵南下时,曾招募义军,成立「世忠堂」进行过武装抵抗。明亡后,他要求百家举业习武,继承自己的抗清主张。黄百家拜王来咸为师,尽得内家之妙,功夫精深。这一天,他听说县城高升客栈来了个打虎小英雄甘凤池,觉得有点来头,便特意来到客栈访问,正好遇见甘凤池,经过一番试炼,百家收凤池为徒,将内家拳等武术一一传授给他。三年过后,黄百家把甘凤池叫到身边说:『老夫的全部本领都已传授给你,如今,离本县八十里的大岚山上,汇聚着各方英豪,行仁义之师,你练就一身武艺,要为人民仗义行侠,正可到那里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。后来甘凤池即在那里又拜一念和尚为师学习少林拳法,并开始他一生行侠仗义、行医济世的传奇。
甘姓近代名人
甘乃威香港立法會議員。
甘忠可西汉,西漢成帝時任撰《包元太平經》
甘延寿西汉,
甘英汉朝,军事家,班超派遣其出使大秦(罗马),远至波斯湾而归。
甘宁三国,吴国将领。
甘夫人刘备的妾
甘辉郑成功部将,南京战役牺牲。
甘罗十二岁被拜为秦国上卿。
甘盘生卒年不详,中国商朝名臣。甘盘初为商王小乙大臣,在小乙六年受命教导小乙的继承人武丁。是为“帝师”身份“。武丁继位后,封甘盘为卿士,为主要辅佐大臣之一,称他”旧学“,从此甘姓以”旧学“为堂号。据史书记载:「在武丁时,则有若甘盘」,孔安国传:「高宗(武丁)即位,甘盘佐之,后有傅说」。据今本《竹书纪年》记载:「小乙六年,命世子武丁居于河,学于甘盘。武丁即位后,「居殷,命卿士甘盘」。
甘德战国,楚国人(一说是齐国人),中国著名天文学家。经过长期的天象观测,甘德与石申各自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。后人把这两部著作结合起来,称为《甘石星经》,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。书里记录了八百颗恒星的名字,其中一百二十一颗恒星的位置已被测定,是世界最早的恒星表。书里还记录了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等五大行星的运行情况,并指出了它们出没的规律。甘德著有《天文星占》8卷、《岁星经》等,这些著作的内容多已失传,仅有部分文字为《唐开元占经》等典籍引录,从中可以窥知他在恒星区划命名、行星观测与研究等方面有所贡献。三国时陈卓总结甘德、石申夫和巫咸三家星,得到中国古代经典的283星官1464星的星官系统,其中取用甘氏星官者146座(包括28宿在内),可见甘德对全天恒星区划命名的工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有迹象表明,甘德还曾对若干恒星的位置进行过定量的测量,可惜其结果大多湮没不存。甘德对行星运动进行了长期的观测和定量的研究。他发现了火星和金星的逆行现象,他指出“去而复还为勾”,“再勾为巳”,把行星从顺行到逆行、再到顺行的视运动轨迹十分形象地描述为“巳”字形。甘德还建立了行星会合周期(接连两次晨见东方的时间间距)的概念,并且测得木星、金星和水星会合周期值分别为:400日(应为3989日)、58725日(应为5839日)和136日(应为1159日)。他还给出木星和水星在一个会合周期内见、伏的日数,更给出金星在一个会合周期内顺行、逆行和伏的日数,而且指出在不同的会合周期中金星顺行、逆行和伏的日数可能在一定幅度内变化的现象。甘德还以占星家闻名,是在当时和对后世都产生重大影响的甘氏占星流派的创始人,他的天文学贡献同其占星活动是相辅相成的。甘德的天文学贡献,与其他各家相比,在战国时代是最大的。
甘茂战国,秦国左相、齐国上卿。曾就学于史举,学百家之说,经张仪、樗里疾引荐于秦惠文王。先后为秦国平定汉中,攻取宜阳。后来,遭到向寿、公孙奭等人的谗言诋毁,在进攻魏国时投向了齐国,在齐国任上卿。周赧王十年(前305年),为齐国出使楚国。
甘战(?—569年),字伯武,东晋时代江西丰城人。万寿宫西山十二真君之一。以孝行闻名乡里。遭时乱离,隐居草泽,不求闻达。因慕神仙之术,闻许逊能行孝悌大法,除害利物,遂登门拜为弟子。曾斩杀大蛟。相传许逊上升时,赐他金丹,后归丰城,继续传道,陈宣帝太建元年(569年)正月七日,驾麟车,乘云而去。政和二年,封为“精行真人”。
甘泳宋朝,字泳之,宋朝江西崇仁人,读书不拘绳尺,尤精于诗。他作了一首长诗,有1400字,随事起义,随义链句,在古时是绝无仅有的。他的诗风也很奇特,与众不同。著有《东溪集》。
甘从矩南北朝,字方平,南唐丹阳人(今江苏南京丹阳镇),南唐征南将军,为江西丰城甘氏始祖。丹阳甘氏出身中下级武官,首领为甘从矩,“乾宁四年(897),甘从矩南下进取江西[1],迫使钟传、危全讽归属南吴。天复二年(902),杨行密受封吴王。吴王拜甘从矩为吴国开疆大臣,功晋征南将军,食邑丰城骊塘(今丰城市秀市镇潘桥水库库区内),爵丰城伯。天祐五年(908),功成名就的甘从矩退归骊塘。献家财田园以济民苦,建宝福、云岩、隆福三寺行施桑梓,时为世人称颂。武义元年(919),吴王杨隆演敕文,加封甘从矩为“富城开国伯”。宋建隆二年(961)南唐李中主迁南都于南昌,其臣有甘从矩者,与其他大小臣工一样率领部属投入了这次西迁南都的移民运动。元代文学家、史学家揭傒斯两次提到这件事。
甘凤池清朝,江苏江宁人,清代著名武术家,生卒年不详。先后拜黄百家、一念和尚为师,精内外家拳,善导引之术。江湖人称「江南大侠」,著有『花拳总讲法』。据清人王友亮着『甘凤池小传』说,他年八十余,终于乡。甘凤池是位名震四方的江湖大侠,吴敬梓所著『儒林外史』中的义士凤老爹写的就是他。甘凤池原是南京人氏,自小父母双亡,孤苦伶仃,自幼不喜读书,却爱好武功,结交江湖侠客,十几岁时,就以「提牛击虎的小英雄」名扬江南。『清史稿·甘凤池传』说他勇力绝人能提牛。甘凤池听说拳家多出浙东,如张松溪、单思南、王来咸、黄百家等都是明朝以来的内家拳家,称雄江南。他决心去浙东求师深造,便离开金陵,只身来到四明山当年的四明山,山林茂密,古木参天,经常有猛虎出没其间,当地人都不敢单身入山。当时浙江余姚城有位内家拳家黄百家,是著名的思想家和史学家黄宗羲之子。黄宗羲在清兵南下时,曾招募义军,成立「世忠堂」进行过武装抵抗。明亡后,他要求百家举业习武,继承自己的抗清主张。黄百家拜王来咸为师,尽得内家之妙,功夫精深。这一天,他听说县城高升客栈来了个打虎小英雄甘凤池,觉得有点来头,便特意来到客栈访问,正好遇见甘凤池,经过一番试炼,百家收凤池为徒,将内家拳等武术一一传授给他。三年过后,黄百家把甘凤池叫到身边说:『老夫的全部本领都已传授给你,如今,离本县八十里的大岚山上,汇聚着各方英豪,行仁义之师,你练就一身武艺,要为人民仗义行侠,正可到那里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。后来甘凤池即在那里又拜一念和尚为师学习少林拳法,并开始他一生行侠仗义、行医济世的传奇。
甘姓近代名人
甘乃威香港立法會議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