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夏郡:西汉高祖时设置,治所在安陆(今湖北云梦),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安陆市、钟祥县、潜江市、钙阳县东部,以及河南光山县、新县西部、信阳市东部、淮河南部一带地区。三国时期的曹魏、孙吴各置江夏郡:吴国孙权在公元221年分江夏、豫章、庐陵三地设江夏郡,治所在武昌(今湖北鄂城),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至江西省九江市一带地区;曹魏的江夏郡治所在上昶(今云梦西南)。西晋灭吴后,还治旧地,改为武昌郡。南北朝时期宋国移治到夏口(今湖北武昌),辖区缩为今武汉及其附近一带。隋、唐两朝的江夏郡即鄂州。
琅琊郡:亦称琅琊国、琅邪郡。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琊邑,在今山东胶县南琅邪台西北,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。秦朝统一六国后,在境内设琅邪郡,并附置琅邪县,治所在琅琊镇,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。西汉时期治东武(今山东诸城),并增;琅邪国、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,下辖五十一县,包括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的海阳、即墨、崂山、胶县、胶南、沂水、营南、日照、五莲、赣榆等地。东汉朝时期琅邪国改治到开阳(位于山东临沂)。晋朝时期改置为琅邪郡。北魏时期治即丘县(位于山东临沂)。隋朝时期又复置琅邪县。唐朝时期又裁废,境地归胶州、诸城,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、临沂、胶南一带。唐朝乾元初年曾废黜,后有沂州琅邪郡。从魏、晋朝时期琅邪国起,琅玡台及秦朝琅邪郡治均不属琅邪郡(国)。
琅琊郡:亦称琅琊国、琅邪郡。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琊邑,在今山东胶县南琅邪台西北,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。秦朝统一六国后,在境内设琅邪郡,并附置琅邪县,治所在琅琊镇,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。西汉时期治东武(今山东诸城),并增;琅邪国、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,下辖五十一县,包括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的海阳、即墨、崂山、胶县、胶南、沂水、营南、日照、五莲、赣榆等地。东汉朝时期琅邪国改治到开阳(位于山东临沂)。晋朝时期改置为琅邪郡。北魏时期治即丘县(位于山东临沂)。隋朝时期又复置琅邪县。唐朝时期又裁废,境地归胶州、诸城,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、临沂、胶南一带。唐朝乾元初年曾废黜,后有沂州琅邪郡。从魏、晋朝时期琅邪国起,琅玡台及秦朝琅邪郡治均不属琅邪郡(国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