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姓 郡望
汝南郡:西汉高祖刘邦四年(戊戌,公元前203年)置郡,治所在上蔡(今河南上蔡),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、淮河之间、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、安徽省茨河、西淝河以西、淮河以北,包括偃城县、上蔡县、平舆县、项城县一带地区,治所在上蔡(今河南上蔡)。东汉时期(公元25~220年)移治至平舆(今河南平舆)。
颍川郡:战国时期秦国灭韩国后,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(辛未,公元前230年)置颍川郡,治所在阳翟(今河南禹县)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一带地区。东魏时期迁治颍阴(后为长社,今河南许昌)。隋、唐两朝为许州颍川郡。
淮阳郡:西汉汉高祖刘邦十一年(乙巳,公元前196年)置淮阳国,为同姓九国之一,都城在陈州(今河南淮阳),汉惠帝后改为郡,其时仍为国,至汉成帝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淮阳市、鹿邑县、太康县、柘城县、扶沟县一带地区。东汉朝章和二年乙酉(公元88年)改为陈国。隋朝大业年间(公元605~618年)及唐天宝、至德年间(公元742~758年)又曾多次改陈州为淮阳郡。
应姓 堂号
应祖立有祖训:“天下应姓是一家,四海兄弟分堂立”!
汝南堂:也叫汝南第,以望立堂。
颍川堂:以望立堂。
淮阳堂:汉初,应曜在淮阳山里隐居。汉高祖派大臣请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为官,应曜坚决不去。后来商山四皓被太子刘盈请去露了一下面。当时的人说:“商山四皓,不如淮阳一老!”
择善堂:浙江省缙云县三溪乡西应村应氏祠堂,堂号为“择善堂”。语出“论语”。孔子曰:“三人行必有吾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
燕翼堂:福建省南平市峡阳镇应氏宗祠,堂号为“燕翼堂”。“燕翼”的意思,就是希望散居在各地的子孙们,都能像燕子回巢一样,回到祠堂,来看看祖先居住的地方。每年结合祭扫活动,都要举行对年满16岁青年进行“成人节”教育活动,向青年学生讲述前贤典型故事,介绍“燕翼堂”牌匾的来历,要求青年学生牢记祖训,不忘故里家乡。
报本堂:浙江省宁波市古慈城应氏宗祠,堂号为“报本堂”。
徵德堂: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应氏大祠堂,堂号为“徵德堂”,是祭祀芝英地区应氏祖先的场所。
汝南郡:西汉高祖刘邦四年(戊戌,公元前203年)置郡,治所在上蔡(今河南上蔡),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、淮河之间、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、安徽省茨河、西淝河以西、淮河以北,包括偃城县、上蔡县、平舆县、项城县一带地区,治所在上蔡(今河南上蔡)。东汉时期(公元25~220年)移治至平舆(今河南平舆)。
颍川郡:战国时期秦国灭韩国后,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(辛未,公元前230年)置颍川郡,治所在阳翟(今河南禹县)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一带地区。东魏时期迁治颍阴(后为长社,今河南许昌)。隋、唐两朝为许州颍川郡。
淮阳郡:西汉汉高祖刘邦十一年(乙巳,公元前196年)置淮阳国,为同姓九国之一,都城在陈州(今河南淮阳),汉惠帝后改为郡,其时仍为国,至汉成帝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淮阳市、鹿邑县、太康县、柘城县、扶沟县一带地区。东汉朝章和二年乙酉(公元88年)改为陈国。隋朝大业年间(公元605~618年)及唐天宝、至德年间(公元742~758年)又曾多次改陈州为淮阳郡。
应姓 堂号
应祖立有祖训:“天下应姓是一家,四海兄弟分堂立”!
汝南堂:也叫汝南第,以望立堂。
颍川堂:以望立堂。
淮阳堂:汉初,应曜在淮阳山里隐居。汉高祖派大臣请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为官,应曜坚决不去。后来商山四皓被太子刘盈请去露了一下面。当时的人说:“商山四皓,不如淮阳一老!”
择善堂:浙江省缙云县三溪乡西应村应氏祠堂,堂号为“择善堂”。语出“论语”。孔子曰:“三人行必有吾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
燕翼堂:福建省南平市峡阳镇应氏宗祠,堂号为“燕翼堂”。“燕翼”的意思,就是希望散居在各地的子孙们,都能像燕子回巢一样,回到祠堂,来看看祖先居住的地方。每年结合祭扫活动,都要举行对年满16岁青年进行“成人节”教育活动,向青年学生讲述前贤典型故事,介绍“燕翼堂”牌匾的来历,要求青年学生牢记祖训,不忘故里家乡。
报本堂:浙江省宁波市古慈城应氏宗祠,堂号为“报本堂”。
徵德堂: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应氏大祠堂,堂号为“徵德堂”,是祭祀芝英地区应氏祖先的场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