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虞yú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北京、上海市及其松江县、天津之武清、山西之太原、陕西之韩城、河南之卢氏、江西之崇仁、福建之清流、云南之陇川、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壮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郑樵注云:姚姓(按:《姓氏考略》称:“系出妫姓”,或“妫”,或“姚”,二者皆可)。舜之建国也,爰以天下授禹,禹封舜之子商均於虞城为诸侯,后世绝国,以国为氏。
2、又云:“周太王之子太伯之弟仲雍,是为虞仲,嗣太伯之后於句吴,武王克商,封舜之后胡公满於陈,封虞仲之庶孙於虞城,以为虞仲后。虞仲国於吴,其支庶封於此,故亦谓之西吴,此姬姓之虞也。今陕州平陆县东北六十里有故虞城,僖公五年晋灭之,子孙以国为氏。”
3、或为鱼姓所改。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姓氏急就篇》注云:“系改姓。隋虞庆则,本姓鱼。”
4、或为满族姓氏所改。满族姓虞佳氏改单姓虞。见刘庆华《满族姓氏录》。汉代有虞俊,无锡人,丞相司直;唐代有虞世南,余姚人;明代有虞舜日;清代有虞景星,金坛人。
二、虞
虞姓分布: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2%。尤以浙江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虞姓人口48%。
虞姓起源:
1、氏于号者,唐、虞、夏、殷是也。虞,远古部落名,舜为其酋长,居于蒲阪(故城在今山西永济附近)。
2、系自姚姓。禹封舜之子商均于虞城(故城在今河南虞城西南3里)为诸侯,后世国绝,以国为氏。
3、系自姬姓。周太王之子太伯(或作泰伯)之弟仲雍,是为虞仲,嗣太伯之后于句武。武王克商,封舜之后胡公满于陈,封虞仲之庶孙于虞城(故城在今山西平陆东北60里),春秋时灭于晋,子孙以国为氏。
3、清满洲八旗姓虞佳氏后改为虞氏。
虞姓名人:
虞思,亦作虞幕,夏时人。
郡望:会稽、济阳、陈留。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北京、上海市及其松江县、天津之武清、山西之太原、陕西之韩城、河南之卢氏、江西之崇仁、福建之清流、云南之陇川、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壮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郑樵注云:姚姓(按:《姓氏考略》称:“系出妫姓”,或“妫”,或“姚”,二者皆可)。舜之建国也,爰以天下授禹,禹封舜之子商均於虞城为诸侯,后世绝国,以国为氏。
2、又云:“周太王之子太伯之弟仲雍,是为虞仲,嗣太伯之后於句吴,武王克商,封舜之后胡公满於陈,封虞仲之庶孙於虞城,以为虞仲后。虞仲国於吴,其支庶封於此,故亦谓之西吴,此姬姓之虞也。今陕州平陆县东北六十里有故虞城,僖公五年晋灭之,子孙以国为氏。”
3、或为鱼姓所改。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姓氏急就篇》注云:“系改姓。隋虞庆则,本姓鱼。”
4、或为满族姓氏所改。满族姓虞佳氏改单姓虞。见刘庆华《满族姓氏录》。汉代有虞俊,无锡人,丞相司直;唐代有虞世南,余姚人;明代有虞舜日;清代有虞景星,金坛人。
二、虞
虞姓分布: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2%。尤以浙江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虞姓人口48%。
虞姓起源:
1、氏于号者,唐、虞、夏、殷是也。虞,远古部落名,舜为其酋长,居于蒲阪(故城在今山西永济附近)。
2、系自姚姓。禹封舜之子商均于虞城(故城在今河南虞城西南3里)为诸侯,后世国绝,以国为氏。
3、系自姬姓。周太王之子太伯(或作泰伯)之弟仲雍,是为虞仲,嗣太伯之后于句武。武王克商,封舜之后胡公满于陈,封虞仲之庶孙于虞城(故城在今山西平陆东北60里),春秋时灭于晋,子孙以国为氏。
3、清满洲八旗姓虞佳氏后改为虞氏。
虞姓名人:
虞思,亦作虞幕,夏时人。
郡望:会稽、济阳、陈留。